7月的玉树,草原似绿色绒毯般向远方铺展,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7月25日,第43届玉树赛马会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盛大举行,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目光。这场延续千年的盛会,正以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前世今生”的动人故事。

赛马会精彩瞬间。
“以前,赛马会可是关系到村子荣誉的大事。”今年81岁的英丁达杰坐在赛马场的帐篷前,手中摩挲着老旧的马鞍,缓缓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参加赛马会,那是要提前好几个月就开始驯马,精心照料,不敢有丝毫马虎。
英丁达杰回忆起往昔,眼中满是怀念。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对骏马情有独钟,正是由于藏族民间骑马活动的流行,所以玉树赛马会逐步成形。也有传说,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中“赛马称王”的情节就发生在玉树。格萨尔凭借高超的武艺在赛马大会上一举夺魁,成为岭部落的首领,还迎娶了美丽的珠姆王妃。从此,人们将对格萨尔的崇拜之情融入赛马活动中,形成了具有康巴特色的赛马会。
不仅如此,唐代诗人李益在《塞下曲》中写道:“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生动描绘出古代青藏高原藏族民众喜爱骑马、射箭的风采。到了清代,娱乐性质的赛马更是比比皆是,清代诗人萧雄在《西疆杂述诗》中用“嬉乐无非较艺时,输金相约马争驰”来佐证“西北好驰马”的赛马活动。

赛马会精彩瞬间。
玉树市赛马协会负责人西然吾赛介绍:“早在以前,玉树赛马会并非纯娱乐性质的活动,而是为战争和械斗进行的习武活动,后因佛教在涉藏地区兴盛,融入了和平思想,逐渐演变成祈福与增强凝聚力的民俗活动,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那时的赛马会,骑手都是村子里的精英,他们骑着矫健的骏马,在草原上驰骋。”
时光流转,如今的玉树赛马会已不仅仅是一场传统赛事,更成为展示民族文化、促进经济交流、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全民盛会,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今年赛马会的开幕式现场,随着百名骑手高举红旗策马而来,挥舞衣袖,手擎哈达,现场的气氛一下被推向高潮,看台上传出此起彼伏的叫好声。
玉树市民索多说:“赛马会年年都会来看,但是每一次看到马术表演时,内心依旧会激动不已。”
如果说曼妙的歌舞是盛会的序章,那么策马奔腾的比赛才是草原盛会的唯一不变的主角。
7月26日,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当代山顶时,来自玉树市赛马协会的参赛选手旦周才仁已经牵着他的枣红马站在赛马场边缘。马笼头上的铜铃随着呼吸轻轻晃动,在清晨的薄雾里发出细碎的声响。
旦周才仁说:“今天我参加的是跑马竞赛,今年报名参赛的选手非常多,前期我们已经通过了预选赛,很多选手已经被淘汰,现在的比赛相当于决赛。”
随着发令枪响,数十匹骏马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马蹄声密集有力,似急促的战鼓擂响。旦周才仁和他的枣红马一马当先。旦周才仁俯身贴在马背上,藏袍随风飘动,好似一团燃烧的火焰。
赛道旁,观众热情高涨,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为骑手和骏马加油助威。在弯道处,一匹黑马突然发力,斜切赶超,引得现场一阵惊呼。冲刺阶段,骑手挥舞着马鞭,高声呼喊,与骏马默契配合,向着终点全力冲刺。最终,黑马率先冲过终点线,现场瞬间沸腾,掌声、欢呼声交织成一曲胜利的乐章。

赛马会精彩瞬间。
西然吾赛说:“玉树赛马会比赛主要包括跑马赛、走马赛、牦牛赛等项目。而开幕式现场参赛选手带来的乘马射击、乘马拾哈达、乘马倒立等则是观赏度极高的马术表演。这些表演项目对选手的骑乘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选手需在奔马背上稳如磐石,身体悬空时如雄鹰展翅,倒立瞬间似青峰拔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如今的玉树赛马会,不仅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基因,更成为玉树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通过“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的融合模式,玉树正努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

赛马会精彩瞬间。
夜幕降临,草原上升起篝火,人们围在一起跳起欢快的锅庄。英丁达杰看着热闹的场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时代在变,可这赛马会的热闹劲儿没变,咱康巴人的精气神也没变。”
在这片充满传奇的草原上,玉树赛马会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