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树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强化“第一保障”、厚植“第一资源”、扛起“第一职责”、激发“第一动力”入手,纵深推进德育铸魂,智育启慧,体育健体,美育润心,劳育赋能等“五育”建设,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文素养提升。
加大财政投入,强化“第一保障”,确保“五育”路径基础设施完善。为全面提升广大青少年健康素质,我市启动体育美育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学校体育美育设施建设,推动新建学校标准化校园建设。大力实施改薄工程,紧盯“补短板、强基础、促公平”目标,新建市区小学1所、寄宿制中学1所,新增市区幼儿园4所,着力建好满足体育美育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功能室。2024年我市教育系统续建、新建项目共计15个,项目总投资为6862万元,建筑面积约为6050㎡,运动场建设面积为6900㎡,学校硬件基础和软件教学条件同步提高。
坚持“两种聚焦”,厚植“第一资源”,确保“五育”路径专业师资队伍。聚焦“招得来”,开辟体音美教师绿色通道。探索体卫艺教师及工作人员“招聘、培育、评价”发展体系,不断缓解体音美教师紧缺矛盾。2024年以来,引进、招录10名音体美教师。完善体音美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促进体音美教师数量较快增长及质量较快提升。聚焦“用得活”,推动体音美教师结对共教。重视教研力度,打造“名师工作室”,以资深名教师作为教研组长,实施“青蓝工程”,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合力打造“高效课堂”。组织体卫艺德老师参加培训25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设立300万元的奖教奖学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在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初中升学考试及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抓实“三类健康”,扛起“第一职责”,确保“五育”路径可持续发展。抓实身体健康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以及学生健康成长信息管理系统,认真组织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全面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新生入学体检,体检率达100%。全面推行“阳光体育一小时”“眼保健操”,加强中小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建设,健全学生视力健康干预体系。开足开齐健康教育课,每学期邀请专业人员、健康志愿者,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深化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提升师生健康意识。抓实饮食健康工作。制定《玉树市供餐学校膳食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各学校食品安全操作及管理。建立大宗食材统一采购、每月询价制度,实现供餐学校食堂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指导各学校全覆盖成立家长膳食委员会,严格落实“五陪餐”制度,全面构建校长陪餐、家长监督、智慧监管的立体化监督机制,“校园餐”阳光管理格局基本形成。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定期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中小学及校园周边商铺开展专项检查,建立问题清单,限期督促整改。开展食品安全进课堂,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宣传,切实增强广大师生食品安全意识。抓实心理健康工作。各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以“打造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灵”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加强持续推进心理辅导室(咨询室)建设。充分运用心理辅导室,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建立筛查、干预、疏导、转介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抓好“四项工作”,激发“第一动力”,保障“五育”路径更健康。注重师德师风管理。研究出台《玉树市中小学师德负面清单和师德考核办法》,启动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采取专项督查、实地暗访、学生家长举报、媒体监督、通报曝光等形式,严肃查处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以及违纪违规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强化作业管理改革。认真落实《青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通过有效作业设计交流、校本教研主题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制定“一校一案”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学生作业统筹和公示制度,推进作业减负提质。严把校外培训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停止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注销全市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并形成部门合力,常态化开展专项摸排和随机抽查工作,查处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非法培训机构6所,拆除4处校外培训机构宣传广告牌,全市校外学科性培训机构已全部清零。做优做细课后服务。统筹工作日和双休日,积极实行“5+2”课后服务模式,以作业辅导、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为服务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截至目前,全市各中小学共有近2.1万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以上,共有1300余名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7%以上。
做实“五种教育”,突出“第一要务”,确保“五育”路径创新。坚持德育为先,让学生的品格“高”起来。以红色引领打造“德育+”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书记、校长思政课责任清单,推进县级领导上讲台讲思政课,推广“石榴籽课堂”,推进感恩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化。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每周国旗下讲话、每周的主题班会、主题手抄报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玉树州博物馆、地震遗址等60余场次,参与学生3000余人次,常态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系列、禁塑减废活动、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进学校”活动,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突出智育提质,让学生的知识“涨”起来。玉树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印发《玉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督导。巩固教育信息化2.0工程成效,加强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积极为全市所有中小学更换智能黑板,并对接北京对口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项目资金500万元,助力玉树市“互联网+教育”和“AI+教育”新一代教育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保障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体教融合,让学生的体质“强”起来。玉树市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并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管理。全面推动足球、篮球进校园,做到有场地、有队伍、有训练、有比赛,有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江源杯足球联赛”、全民健身、马拉松跑步等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运动会,不断丰富学生体育活动。根据儿童少年身心特点,以传统康巴舞蹈、音乐为基础,全面普及以感恩铭恩、民族团结进步、文明行为为理念编排创作的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彰显体育文化的魅力。注重美育熏陶,让学生的眼睛“靓”起来。玉树市始终坚持“以美育德、以美育心、以美育人”的理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育教育。在各校开设“健康教育、社团课、诚信教育、梦想课堂、唐卡绘画”等特色课程。适时开展学生美术作品展、书法作品展、手工作品展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主题黑板报、节日手抄报等活动;通过美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激励了学生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大唐画室”“藏族童声合唱团”等优秀学生团体走向全国,向全国展现玉树特色教育,扩大了玉树市的知名度。践行劳逸结合,让学生的成长“益”起来。玉树市开足开齐劳动课程,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创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每周开展劳动日专题活动,让学生进行物品的归纳整理、梳理个人卫生等。倡导学生融入家庭、走进社会,开展家校联动,积极组织开展“家务小能手”“体验爸爸妈妈的一天”等体验活动,以及利用节假日主动参加“安全宣讲员”“文明引导员”和环境整治、义务植树等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