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玉树:“红色 绿色”说隆宝 走进玉树市隆宝镇

时间:2021-09-09 10:35 来源:青海广播电视台 作者:消息 浏览:次    

  《花开玉树》向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70年深情献礼

  在玉树最美的季节遇见他们,他们是玉树沧桑巨变的亲历者、见证者,他们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感人肺腑,直击心底……青海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走基层系列报道《花开玉树》,让我们倾听他们的故事……

  青海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走基层系列报道《花开玉树》第八篇:《“红色 绿色”说隆宝》

幸福的隆宝人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隆宝镇的“绿色”是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镇的“红色”是隆宝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南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位于隆宝镇代青村的江南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延安窑洞”。讲解员桑旦卓玛给我们讲述着这段红色的历史财富。

江南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桑旦卓玛:整个江南县的历史要从1959年开始说起,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将玉树县、囊谦县、杂多县和治多县部分地域划分,设立江南县。在海拔4000米的隆宝代青地区,打造一个延安建筑风格的房子,既能解决干部的居住条件,也能在青藏高原弘扬、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美丽的讲解员桑旦卓玛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时任江南县委书记的李钧益,带领干部职工和牧民群众,发扬“延安精神”,就地取材、在短时间内依山建造了集办公、生活于一体的35间“延安窑洞”,四合院式的江南县办公地成为隆宝草原上的第一栋房屋。1962年,江南县撤销,这里成为历史,但是“延安窑洞”和“延安精神”却被永远传承下来,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4.14玉树地震之后,这里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整,重修后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学习参观。

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

  隆宝镇干部许小林:江南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不是对“延安精神”简单的复制,它是“延安精神”在隆宝高原的一个体现。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艰苦的条件下,咱们的干部依然秉承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我觉得作为新一代的党员干部应该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更好的广大群众服务。

格来仁青接受记者采访

  红色精神永流传,隆宝镇的广大干部党员传承发扬“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尽心尽力排群众忧、解群众难,为群众谋幸福,彰显出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玉树州玉树市隆宝镇党委书记格来仁青:原江南县政府遗址,是“延安精神”在玉树永恒的物质见证,他所彰显的优良传统精神,是老一辈工作者留给我们的传家宝,是永放光芒的灯塔。

新修建的饲草料储备库

  在隆宝,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雪灾时有发生,就像隆宝镇杂娘村村民江巴多丁说的,是“三年一小灾、五年一中灾、十年一大灾”。1995年玉树发生特大雪灾,隆宝镇全镇12万多头只牛羊,仅剩下4万多头只。这些年,镇上着力进行防灾救灾保障体系建设,确实保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秩序。2018年又遇上特大雪灾,政府调运大型机械设备、饲草料,及时救灾,牛羊饿死、冻死得很少。当地牧民群众说,现在完善的救灾防灾保障体系、救灾防灾储备库、牛羊保险,有灾的时候防灾,没灾的时候保畜,是政府扎扎实实为我们办的实事、好事。

正在接受采访的江巴多丁

  江巴多丁:作为一名普通的牧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牧民群众的关怀,原来每年冬天一下大雪就担心,现在有了定居点,牲畜有了暖棚,还有应急的储备库,我们不用再担心家里的牦牛没有饲草吃,我们能安心过冬。还有了大病医疗保险、生态补偿等好多好政策我们都享受到了,我们打心底里感谢共产党,感谢伟大的祖国。

干部和牧民们正在查看饲草料

  在隆宝镇防灾救灾储备库,记者看到1000多平米的储备库里堆放着饲草料、草籽等物资,有不少牧民群众正在拉运饲草料。

镇长俞成正在清点饲草料

  隆宝镇镇长俞成:咱们隆宝镇在玉树市处于海拔比较高的一个乡镇,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由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雨雪天气比较多。去年,我们镇党委整合各村的资源,修建饲草料的应急储备库,可以储备1000多吨饲草料,这样的话,在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保障了牧民牲畜饲草料的供给,让他们安心过冬。

责任编辑: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