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路上的宝贵精神财富丨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述评(下)(2)

时间:2021-09-20 13:57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消息 浏览:次    

  “2010年4月14日早晨,玉树州委、州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动员全州6县和州直机关40多个部门的党员干部克服余震危险,走村入户,查看统计灾情,组织自救,为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赢得了宝贵时间。很多干部亲人遇难、房屋被毁,但是,他们顾不上悲痛,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里久久回荡。

翻拍抗震救灾纪念馆内的一幅照片。(地震后,孩子们在帐篷外上课)。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陆广涛 程宦宁 牛玉娇 摄

  来自州直机关团员青年、青年创业者代表、州利民学校团支部的40余名青年认真专注地聆听讲解,被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感人至深的先烈事迹、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所吸引,纪念馆里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听完讲解,团干部代表李佳柠、州国税局党史办宣讲员吴昊、美团负责人尕玛义西、州中学青年教师桑吉卓玛、青年创业者代表才丁扎西、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讲解员才仁巴毛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的玉树抗震救灾小故事。

  抗震救灾纪念馆馆长叶周才仁说:“今年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好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我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对讲解员进行了专门培训,全方位提升讲解服务水平,打造亮点,彰显特色,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代入感、体验感。从今年三月份至今参观游客统计约2496人,机关企业开展学习共计36次,全市各中小学共7次。”

  把抗震救灾精神讲给更多人听

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纪念馆内认真学习。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陆广涛 程宦宁 牛玉娇 摄

  “‘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伟大精神,是属于每个青海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讲解员更松拉吉的声音清澈响亮。

  十一年来,无数人来到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在这座肃静、庄严的馆中感怀,也在这里对新玉树新生活寄予希望。更松拉吉也一遍又一遍为人们讲述其中的故事。作为自己的家乡,那一天对于更松拉吉来说,真实又具体。

  地震发生时,更松拉吉远在外地求学,得知地震,心中满是心痛和无奈。看着一篇篇新闻报道,听着一段段亲人的诉说,翻着一张张痛心的照片,也让她再一次重新定义了自己对故乡的爱,并暗自下定决心:“毕业后,我一定要回去,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

  毕业后的更松拉吉选择回到故乡。她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玉树人,关于抗震救灾精神,曾经我是听故事的人,再到后来成为见证故事的人,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以来,一次次不论民族、不分你我的守望相助、不离不弃;一段段生死守护、前赴后继的执着坚守、接续传承……我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把玉树这座民族大爱镶砌而成的高原新城,将这片土地的幸福和感恩讲给更多的人听。”

感恩广场上的雕塑。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陆广涛 程宦宁 牛玉娇 摄

  更松拉吉走进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她的心灵被这里的每一组数字、每一个物件、每一处场景和每一点记忆深深地震撼着。

  也是这次偶然的机会,更松拉吉有幸成为抗震救灾纪念馆的第一位志愿讲解员,对于她来说,“每次讲解都不断提醒她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亲人。”

  从那天起,早晨发声练习,午间听名家诵读,晚上模拟讲解几乎成了更松拉吉的必修课。

  灾后重建让玉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松拉吉的工作内容也多了起来。她需要向游客介绍的,不再仅仅是地震遗址,还有震后十一年“新玉树”展现给世人的新面貌。从巴塘公园到玉树风情街,道路整洁,山明水秀;从禅古村到甘达村,以藏式为主的民居全部采用框架、钢架、木质和轻钢结构,按8级抗震设防;公共事业建筑按9级抗震设防……“现在从建设到发展,都是很有安全感的。”

  随着玉树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玉树,更松拉吉的讲解工作还将继续,也将被赋予更多意义。

  【记者感言】

  凝聚起前行的强大动力

  玉树“4·14”强烈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11年,一个崭新的“三江之源、圣洁玉树”已然矗立在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这段奋斗历程也已定格在历史长河里,但在玉树抗震救灾过程中铸就的“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却具有穿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和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历久弥新、弥足珍贵。

  纪念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强大精神新动力。

童声合唱团在外地演出。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陆广涛 程宦宁 牛玉娇 摄

  采访过程中,我们听到许多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的感人故事。有党和各族人民“克时艰,压不垮、震不倒、摧不折”的玉树重建奇迹;有韩慧瑛、王成元、阿福等一批党员典型和群众舍己为人、舍生为民的典型事迹,将抗震救灾精神进行了最直观最生活的诠释。

  漫步街头,湖畔徜徉,一步一景……玉树,如今在统一规划下,走上了绿色生态、有机畜牧、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在玉树市充满古朴风韵的康巴风情街上,极具藏式风格的商铺用“最形象”的方式向过往游客讲述着这个城市的蜕变。

  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已经焕然一新。放眼望去,房屋林立,新建建筑均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可抗9级地震。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玉树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升华,展示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开放意识、创业意识、文明意识得到增强,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现在的玉树,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废墟中崛起了一个新玉树,阵痛中迎来了一个新时代。未来,玉树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