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灾后重建彰显中国力量

时间:2014-12-10 12:4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党周 浏览:次    

  晨曦中的青藏高原寒气袭人,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巴塘乡的牧民尕措,总是早早起来,张罗一家人吃完早饭后,送儿子尖巴加措上幼儿园。

  “我们原先无论如何想不到,娃娃在家门口就能入托,不但不收费,政府还有补贴。”尕措说。

  2014年底,玉树迎来“4·14”地震灾后重建完成一周年。近期,记者走访发现,重建后的新玉树万象更新、生机勃勃。

  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是长江、黄河与澜沧江的源头,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2010年4月14日,玉树州府所在地玉树县结古镇发生7.1级地震,造成2000多人遇难,巴塘乡正是地震的重灾区。

  “我当时还怀着孕,最担心的是房子没有了,我们住到哪里去。”尕措说。

  然而让尕措一家没有想到的是,短短3个月后,援建队伍就进驻巴塘。

  “我们当时坐车、骑摩托、骑马甚至步行,走遍了巴塘的每一个村。考虑到藏区群众的生活习惯,先让他们画草图,在此基础上准备了8种住房设计方案,让老百姓自主选择。如果实在不满意,我们就采取‘私人定制’的办法,单另设计、修建住房。”参与援建的工程师王伟华告诉记者。

  2010年12月,地震发生后8个月,尕措一家搬进了通水通电的新居。半个月后,儿子尖巴加措出生了。

  来自玉树州人民政府的消息显示,从2010年7月到2013年底,玉树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1248个项目全部完工,累计投入资金达447.54亿元。

  夜幕降临,走在有“玉树长安街”之称的结古大道上,只见华灯初上,霓虹闪耀。位于玉树市中心的格萨尔雕像,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愈发显得高大威武。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基建处负责人李海峰告诉记者,震前玉树电网一直未与国家电网联通,全州100千瓦以上水电站仅13座,电力短缺成为玉树灾后重建和民生改善的重要短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玉树电网与国家电网主网330千伏联网工程于2012年6月开工建设,一年后竣工投运,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第一年,累计为玉树输电达6740多万千瓦时,占玉树地区总用电量近一半。

  在玉树八一职业技术学校,记者见到了正在3D实训基地学习的藏族女孩拉吉永措。“我刚来这里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在玉树居然能有这么好的教室和实训基地。”拉吉永措说。

  “青年成材、就业,关系到玉树的千万个家庭。”玉树八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陶云明告诉记者,作为投资4.2亿元建成的职业院校,为保证学生学有所用,几乎为所有专业开办了实训基地,其中的酒店管理、美容美发等专业还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

  2013年10月,经过中国民政部批复,玉树完成撤县设市,新成立的玉树市行政区域面积1.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人,其中93%为藏族。

  2014年7月25日,因地震而停办四年的玉树赛马节,在位于玉树市西郊的扎西科赛马场举行。开场第一个节目通过情景剧表演,再现了传统藏族游牧生活中迁徙转场的情景。

  “我当时看到那个节目,眼泪就下来了,那正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场景。”玉树市退休干部才仁拉吉说,“其实玉树重建,更是一个心理重建的过程,看着重建起来的家园,我们很踏实,很安心。”

  “玉树人民特别实在,也特别懂得感恩。”曾参与玉树重建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李博回忆道,“记得2012年底下大雪,通往工地的一条路上全是冰溜子,就见好几位藏族妇女,用小铁盆挖路边的土,把土一点点地撒到路上,原来是怕我们的车打滑。”

  如今,在玉树巴塘机场外,“绿色感恩,生态报国”八个大字赫然在目。玉树市林业环保局局长胜利告诉记者,4年来,仅玉树市境内植树造林面积就达5500亩,全市新增林地超过50%,绿化率达43%。

  “国家帮我们建好了新家园,我们非常感激,唯一可以报答全国人民的,就是保护好玉树的一草一木,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受益。”尕措的丈夫金巴一字一顿地说。

责任编辑: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