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湄澜万里行:那“甘达” 烟火气十足

时间:2020-10-15 12:53 来源:玉树市新闻网 作者:消息 浏览:次    

  最近这段时间更尕成林很忙。忙着从本村牧民家中收购牛羊,忙着打理新盖好的仓库,总之为了合作社发展更好,作为理事长的他也把精力花在这些工作上。

玉树市的饮用水水源地甘达村。

  收购牛羊是为了统一出售时能卖个好价钱,而面对这座700余平方米的仓库,更尕成林则有更长远的打算——通过从兰州和西宁进货,把合作社成立的超市打造成集日用、五金、民族用品为一体的批发门市部。

  仓库几百米外,扎曲河从高山潺流而下,离不远的山腰处,牛羊在惬意地吃着秋草。

  这里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由玉树市出发,沿308省道行驶20余公里,就可以找到一个名为“甘达”的小村庄。藏族聚居,青稞糌粑是传统食物,牛羊是优势产业。

  曾经,“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这一现实困境,像一幅千斤重担压在这里。

  如今,这个名字正在全面奔向小康的路途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聚脱贫、重产业、优民生一系列举措不断更新着人们对于甘达的认知。

  “合作社”的出场,起初,未被牧民当做发展“主线”。随着在运营过程中对村子的改变,尤其是对传统生活逻辑的重组,合作社成为甘达脱贫剧本里的绝对伏笔。

  2010年5月,利众专业合作社在甘达村成立。由村民民主选举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道的人组成合作社领导班子,同时选举产生监事会,负责对合作社进行监督管理。

  次年,合作社成立“甘达村运输队”,正式投入运营后,收入颇为可观。

  2013年,面对运输市场大幅萎缩和运输车辆老化的困境,合作社开展了日用小商品零售新业务。没有经营场地,就将村里的畜棚进行改造加以使用。也因此,这个后来引领村集体经济走稳走实的雏形被称为“羊圈商店”。

水草丰美、生态优良的甘达村。

  又一年,甘达村按照上级党委“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从75户贫困户中选出131位村民,采取合作入股的方式,以人均6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为基,充分利用村子交通区位优势,实施“商品销售”产业扶贫项目,成立了一所百货超市。

  2016年,超市盈利30余万元;2017年为村民分红60万元;2018年分红65万元。

  如同一块跳板,合作社的发展为村子脱贫致富提供了立足点,更生发出向上起跳的强韧弹性。产业带动、低保兜底、医疗教育……甘达的好事儿不断“弹出”。

  甘达的故事也刚刚开始。

  高原脆弱的生态并非让甘达四方赤野,相反恰是水草丰美。发源于此的扎曲河是玉树市的水源地,周边分布着210多个泉眼。

  村民们对甘达还有“更高级”的想法。——保护生态。每一个泉眼“承包”给一位村民,加以保护;用三年时间,清理河床。优良的生态成为甘达村发展蓝图的启动键,一键激活整体格局。

  随后,合作社多方发力,形成目前集产、供、销、婚庆喜宴、风情度假、冷冻储藏等经营项目于一体的延伸产业链条。

  已至深秋,温暖地阳光下,山风吹拂过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地草原。处在山谷中的甘达村内,民房错落有致,水泥路、垃圾房、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和配套一应俱全。

  超市内,索昂求加两口子不停地忙碌着,因为这里价格公道、货源充足,来往购物的路人络绎不绝。

合作社理事长更尕成林在新建成的仓库内用叉车装卸货物。

  “合作社的扩大经营,不仅让我们有了工作,而且每年都能有额外的分红。”索昂求加不用再为打工奔走四方,妻子也不再磨炼生活技艺,如今的他们,收获的是稳稳的幸福。

  一旁,伊尕尼玛也在进进出出忙碌,他是合作社的副理事长,负责合作社手工制衣作坊。为解决村中剩余劳动力的脱贫和就业,合作社专门设立了手工制衣作坊,吸纳村民通过学习技能脱贫致富。

  村里开了同时能容纳700多人就餐的喜宴大厅,生意红火;新建3座畜棚,投入15万元购置牲畜;建成40平米的畜产品“冷冻仓库”,酥油、牛羊肉、牛奶能长期保存……

  在村支书群才仁提供的收支明细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2019年,合作社超市净收入113余万元;糌粑磨坊净收入约2.1万元;度假村净收入2.86万元;祥和四瑞欢喜如意园净收入10万元……这几年,合作社共解决本村88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8618元。

  昔日的迁徙逐渐被现下的时光安顿,烟火气十足。

  今天,“甘达”这个名字正在青海的视野里渐热。合作社所带动的新概念不断链接传统的牧业村庄,“甘达模式”“甘达经验”的声音也多了。

  这一切都源于追求幸福的意志,抱团发展的力量,更有对原乡故土的热爱。

  乡村正在振兴,百姓生活也正蒸蒸日上。

责任编辑: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