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拉秀乡:最美奋斗者的疫情防控路

时间:2020-02-18 21:17 来源:玉树e党建 作者:消息 浏览:次    

  时间正值1月中旬,此时正是上拉秀乡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时候,凛冽的寒风疯狂地卷过上拉秀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仿佛上拉秀的每一寸土地都被一种彻骨的寒所覆盖。就在这雪原上,有一道健硕的身影正在来回奔波,时而在卫生检疫点上监测体温,时而又接连入户排查疫情。他脸色黝黑但却精神抖擞,他嘴唇发紫但却面带微笑,他就是上拉秀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格扎,熟悉他的牧民群众都亲切地叫他“放牧乡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已经在上拉秀乡抗疫一线接连奋战了23天。

  乡亲们是我心里最惦记的人

  时间调回到1月25日,时值农历春节大年初一,按照藏族传统习俗,大年初一是不能出门拜亲访友的,格扎一家也不例外,因为常年奔波在上拉秀的山峦草滩之间,格扎鲜少有机会陪伴家人,这让他格外珍惜与家人相聚的这段日子。正当格扎一家人齐聚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手机上推送的一则新闻让格扎皱起了眉头。

  “老婆,这几天武汉爆发的疫情已经蔓延到了全国,青海这边今天也出现了首例确诊患者,我们乡上有好多娃娃就在这些地方上学,其中有几个我记得就在武汉,乡里的乡亲们你也知道,对这种传染疫情的防范意识非常薄弱,我很担心他们,我是党员、又是干部,这种时候我必须得回去。”格扎稍思片刻后,就对妻子这样说道。

  “好的,那我也跟你一块回,你一个人回去我也不放心。”妻子听完就同意了,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劝说。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就是这样一个人,2010年玉树地震的时候他是这样,2019年发生特大雪灾的时候他也是这样,奋不顾身、一往无前。每当人们向她问及有没有担心或者劝说过自己的丈夫别太操劳的时候,她总是苦笑道:“担心又有什么办法呢,他这个人就是把乡里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命,我要是强行劝他留下来,他肯定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与其这样还不如遂了他的愿呢。”就这样,1月26日,农历春节大年初二,格扎就匆匆从西宁返回玉树,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上拉秀乡。

  党员,就得第一个站出来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在布罗村党员活动室门口回荡,在格扎的领誓下,布罗村疫情防控检查站的全体党员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在格扎的带领下,全乡第一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在这里正式成立了。

  “上拉秀乡是前往杂多、囊谦的必经之路,G214国道和S309省道穿乡而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再加上全乡群众居住分散,无形中给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很大压力。所以我就想着把党员都组织起来,因为党员都是在党旗下发过誓的,我们有个谚语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发过誓,在群众最需要你的时候肯定要第一个站出来,而且还得自觉站出来。”当被问及成立临时党支部的初衷时,格扎这样说道。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带头这样做的。自归岗到位的第一天起,格扎就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动员全乡党员干部火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和乡派出所、乡卫生院工作人员在S309玉杂边界和G214、S309交汇处设立临时卫生检疫站,扎实开展登记排查、人员管控、宣传教育等工作,并动员全乡各村成立党员突击队,先后开展义务巡逻150余次。

  做群众身边最亲近的“贴心人”

  “阿吾,你家娃娃今天的体温是多少?测了几次?今天已经是隔离的第10天了,还需要再观察几天,再坚持坚持啊。”“阿达,这次疫情十分严重,您老人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呀,没啥事儿就别出门了,需要买点啥的话您直接在微信上给我喊一声就行。”每天中午时分,格扎就会带着包村和村社干部到牧民家中进行走访排查和防疫宣传,对于这两项工作,格扎总是格外的认真、严肃而又细致,因为他知道,“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只要做到这两点,乡亲们就安全了。

  作为一乡之长,面对上拉秀2531.8平方公里的乡土面积,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但是格扎还是坚持在抗疫一线冲锋在前、率先垂范。在他的带领下,全乡先后摸排1120户9360人,登记外地就读学生281人,其中在湖北就读学生10人,未发生一起带病入乡、入村情况。他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上总是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自己走过的每家每户的有关情况。

  暮色临近时分,上拉秀的牧民有时远远能看到一个身影,戴着简易的一次性医用口罩、顶着结满白霜的眉毛缓缓走来,他们就知道这位“放牧乡长”肯定又直接从检疫点那边过来了,感动之余,一股敬佩之情自心底油然而生。

  寒风依旧肆虐在上拉秀的每一个角落,瞩目远眺,格扎又开始了他新的一天的工作,虽然至今为止未发现一起确诊或疑似病例,但他知道麻痹是这次战“疫”中最大的敌人,只要疫情一天不退,就必须战斗到底。想到这里,他毅然敲开了第一家牧户的大门,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关怀背后,折射的是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责任编辑: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