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央及省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打造“四个示范城市”的时代背景,坚持从细处着眼、从实处入手,统筹做好“引育用留”四篇文章,切实让青年人才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坚持“引”字为基,让青年人才走进来、干起来。充分依托北京市密云区对口帮扶及省州各类引才渠道,着力构建多载体多层次的引才工作体系。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对接北京市密云区委组织部研究制定《玉树市关于深化“十四五”期间京玉两地交流交往交融的工作方案》,将青年人才引进工作作为专项内容,明确未来五年密玉两地在人才培训、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工作安排。二是每年对全市现有青年人才现状进行摸底调研,精准掌握青年人才架构、明晰急需紧缺人才短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近两年先后3次随州委领导到北京市密云区对接人才需求,柔性引进教育、卫生等领域青年人才12人,聘请北京人才专家库互联网、影视制作青年人才2人。三是积极申报玉树州“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专项,注重深度培养青年人才,更好发挥高端创新人才作用。
坚持“育”字为主,让青年人才筑好基、蹲好苗。牢固树立人才强市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有效盘活本土青年人才资源,统筹推进各领域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依托京玉对口帮扶渠道加强本土青年人才教育培训,近年来先后组织90名教育卫生领域青年人才赴北京密云相关教育医疗机构开展跟岗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业务水平。同时,2020年组织80名党政干部人才赴浙江杭州进修学习,2021年组织140名党政干部人才赴北京进修学习。其中,青年党政人才占比均超过40%。二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库,并按照2年学制成功举办2016级、2018级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先后培训后备干部79人,切实为村(社区)“两委”蓄足人才活水。三是优化青年党员培训机制,稳步实施“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实现全市1308名青年党员培训全覆盖。同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教育培训,永葆全市青年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坚持“用”字为根,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唱主角。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注重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不拘一格选用优秀青年人才。今年来,共提拔正科级青年干部4人,副科级青年干部3人。二是以乡镇、村(社区)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着力推动领导班子整体结构年轻化、专业化。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共有198名青年人才进入“两委”班子,占“两委”总数的45%。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共有30名青年党政人才进入领导班子,占班子成员总数的37.5%。三是以全面完成乡镇、村(社区)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为契机,深入全市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开展干部调研,分领域建立科级干部后备人才储备库,建立健全各领域干部队伍人才梯队,助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其中,共有135名青年干部进入储备库,占入库干部总数的63.1%。
坚持“留”字为要,让青年人才待得住、干得好。注重人文关怀,对青年人才政治上关注、思想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待遇上保障。一方面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精心装修44套周转房作为人才公寓,为引进外来人才提供优质生活保障。乡镇温暖工程全面竣工,并先后投建2处集健身、休闲、餐饮、学习、团建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人才客厅,有效提升全市青年人才生活品质,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另一方面注重用感情留人,积极选树优秀人才典型,组织“最美奋斗者”格扎、“全国农技标兵”阿保地等各领域人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巡回宣讲,宣传先进事迹、强化舆论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切实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让人才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来玉、留玉,集聚起推动新玉树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