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风雨兼程 玉树风鹏正举——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综述

时间:2021-08-03 10:25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庆玲 浏览:次    

  从1951年到2021年,70年,风雨砥砺,众志成城;70年,沧桑巨变,春华秋实。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玉树州各族儿女筚路蓝缕、感恩前行,实现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灾难走向辉煌、从贫困走向小康的伟大跨越,在世界屋脊上书写了砥砺奋进的壮美史诗,向着“两个越来越好”不断奋进。

  70年,民主政治建设根深叶茂

  “1951年12月25日,玉树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6月23日至29日,玉树藏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和决议,改玉树藏族自治区为玉树藏族自治州……”在玉树市西杭街道西杭社区的党员活动室里,老党员尕丁向社区居民讲述一个个关于玉树发展的故事。

  1945年,尕丁出生在囊谦县娘拉乡一个普通的牧民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房屋破旧……在老人模糊的童年记忆里都是生活的艰辛。但随着玉树解放和自治州政府成立,尕丁一家在改革时分到了田地和牛羊,慢慢地一家人能吃饱三顿饭,生活也逐渐变好了。尕丁老人说在他的心里“共产党的恩情比山还重”。

  70年在历史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但却是玉树州发展历程中最辉煌鲜活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在发展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取得进步。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全面贯彻,玉树儿女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房屋倒塌、亲人消逝、家园破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抢险救援、过渡安置到恢复重建、发展振兴的一个个“玉树奇迹”不断涌现。以强大的国力投入447.54亿元开展1248个重建项目,托起了玉树新生、灾后崛起的伟大梦想,实现了“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重建目标。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从1950年12月第一个机关党支部成立、1955年10月第一个农牧区党支部成立,发展到目前956个党支部24053名党员,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玉树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树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基础设施大提升、产业结构大调整、社会事业大发展、群众生活大改善、生态环境大变样,全州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恢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玉树州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平均海拔最高、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最大、生态地位最重要的一个自治州,在玉树,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尤为重要。

  玉树州认真实施《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及实施细则,深化民族团结创建“九进”和“民族团结+”活动,干部层面“五湖四海”的思想越扎越牢,群众层面“三个离不开”的认识越来越深,社会层面“两个共同”的氛围越聚越浓。

  走过70年,玉树州始终贯彻党的治藏理政方略,自治聚人、法治聚力、德治聚心,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把玉树打造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从“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到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再到可可西里坚守精神,红色精神谱系越来越丰富,“五个好”主旋律唱响江源大地,玉树人民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70年,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巨变

  2009年8月1日,随着A319型客机缓缓降落,玉树巴塘机场正式通航,玉树儿女载歌载舞欢庆这条天上的“路”开通。作为三江源地区首个通航的民用机场,是青海民航发展史上标志性的成就,也是玉树打破交通瓶颈奋力发展的成果。

  如今,玉树巴塘机场已成为省内增幅最高的支线机场,出入港吞吐量达到35万人次;共玉高速建成通车,乡村道路通畅率100%,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8万公里,以公路和航空为主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让“牛驮马运”彻底成为历史。

  天上的“路”和地上的高速,让玉树不再遥远封闭,也让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70年来,玉树州产业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传统走向现代。

  2011年6月15日,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托俄俄加合作社成立,以该合作社闯出的实践路子而得名的“红旗模式”是玉树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最成功的模式,也是全省三个省级示范社样板之一。在“红旗模式”的示范引领和有效带动下,玉树州成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主战场,12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先后成为试点建设单元,加快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步伐。

  ——传统畜牧业加快向“有机、品牌、高端”生态畜牧业转型。2020年,玉树州农林牧副业总产值实现45.2亿元;玉树州建成农牧业合作组织206个、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28个,“玉树牦牛”“扎什加羊”列入国家家畜遗传资源名录,正向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迈进。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域旅游快速推进。精细打造国际漂流A级锦标赛、玉树赛马节、格萨尔文化艺术节等精品节会,先后被授予“中国藏族舞蹈之乡”“中国藏族山歌之乡”称号,获批藏族(玉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三江之源、圣洁玉树”品牌效应持续扩大,近5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正向着“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迈进。

  玉树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自北京对口支援玉树以来,累计投资帮扶资金50.6亿元,多领域落实项目668个,成为助力玉树发展的重要支撑,“北京恩人”成为了“北京亲人”。

  同解放初期相比,2020年,玉树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57亿元,增长了近千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7011元,增长了近百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800元,增长超过百倍。

  70年,民生阳光普照高原大地

  随着志愿填报结束,准大学生尕沙加切就一直在等待录取通知书,在今年的高考中,尕沙加切取得了藏文课607分的好成绩。尕沙加切出生在杂多县萨呼腾镇沙青村,2018年从玉树市第二民族中学毕业后,她以较好的成绩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的玉树异地高中班学习。“虽然在那里上学压力很大,但我们在最好的学校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是异地办班实现了我的大学梦。”

  70年来,玉树州民族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现有义务教育学校97所、幼儿园104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1.95万人;实施异地办学“千人计划”,异地就读学生累计达12375人,近三年“民考民”高考成绩居全省六州之首,“教育大州”正在向“教育强州”迈进。

  70年来,玉树州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深化“健康玉树”行动,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档案,并启动总投资5.18亿元的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地方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从根本上扭转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70年来,国家电网覆盖34个乡镇149个村,用电人口覆盖率80%以上,酥油灯照明的历史终结。累计投资3.79亿元,建设通信基站638座,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70年前的玉树,基础设施几乎一片空白。历经70年的艰苦创业,从帐篷到楼房、从牧民到居民,玉树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特别是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和巩固提升时期,着力构建了“一主一副四中心多节点”城市发展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玉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玉树举全州之力脱贫攻坚,实现了6个深度贫困市县摘帽、104个深度贫困村退出、12.98万贫困人口脱贫,三江源地区数千年以来绝对贫困现象彻底消除,与全国全省一道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新玉树,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

  70年,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7月,称多县嘉塘草原迎来了一年中的“黄金季节”,蓝天白云、青青牧场、牛羊肥硕,就像一张色调明朗、意境悠远的巨幅油画,让人百看不厌。而牧民才培却时常顾不上欣赏这些美景,他和妻子、孩子一有空就忙着捡拾散落在草丛里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碎纸屑。

  才培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的牧民,38岁的他中等身材,身体壮实,一头浓密的黑发映着古铜色的脸庞,明亮的眸子里透着坚毅的目光。

  当和才培握手时,能感受到厚重的手掌里满是这些年捡垃圾磨出的茧子,不禁令人有些心疼。才培却笑着说:“戴着手套捡垃圾不方便,夏天嘉塘草原的草长得很密,有些垃圾一半埋进了土里,我只能趴在地上,用手使劲抠、用钩子拉,才能把垃圾弄出来。”

  活干累了才培就坐在旁边的空地上休息,讲起了他和嘉塘草原的故事。

  故事从2010年说起,才培像往常一样去放牧,遇到一头被狼群袭击的牦牛,按道理,尸体应该被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吃干净,而这头牦牛的内脏几乎完整,这让才培百思不得其解。

  好奇的才培,用刀切开牛胃时发现,里面都是白色的塑料袋。才培心中的疑惑顿时揭开,之前放牧时总遇到死去的牛羊,原来都是因为误食了不可消化的塑料垃圾。

  就是从那时开始,嘉塘草原上出现了一个戴着帽子,身穿红色外套的男人,骑着四轮农用车,手里提着编织袋,腰一弯一弯地捡着草原上的垃圾,才培这一捡就是10多年。

  才培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坚持捡垃圾,因为这里是我的家。”

  在玉树,正是有了越来越多像才培这样的人主动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才有了如今的美丽新玉树。

  70年来,从“崇山敬水”的朴素自然观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玉树始终立足“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这一定位,坚定不移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全力构筑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树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累计完成投资73.3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期、二期工程,草原植被覆盖度增长到61.8%,三江源区水资源量增加80亿立方米,藏羚羊、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近31万人享受到生态性补偿,吃上了“生态饭”。“家园美化”、河湖长制和“清四乱”行动深入开展,“生态法庭”“生态民兵”“野生动物伤害补偿”“禁止外来鱼种放生”等创新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圆满完成,可可西里成为全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源水源地入选“中国好水”。

  现在的三江源,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美、水美、人美的美丽画卷。

责任编辑: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