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党建统领,聚焦“组织力”“保障力”“发展力”,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现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着力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瓶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聚焦“组织力”,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构建由市委书记担任总指挥长、各县级领导干部联点四大片区和具体乡镇街道的乡村振兴作战体系。通过“461”联心共建工作机制,全市32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点32个重点村,市委书记带头深入联点村开展帮扶指导工作,切实构建“三级书记一起抓、全市上下齐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压实主体责任,乡镇街道党委“一把手”牵头,党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具体负责,村支部书记牵头挂帅,村社干部全员参与,奏好村集体经济发展“主旋律”。将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范畴,并纳入《玉树市村干部绩效考评办法》,使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同村干部报酬挂钩,进一步激发村干部抓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充实工作力量,持续落实驻村干部选派工作机制,全面完成驻村干部教育培训、集中调换、期满考核等工作,新选派64名第一书记和132名驻村工作队员,严格按照《青海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并实行履职情况季报制,“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有效确保驻村干部驻村更“助村”。
聚焦“保障力”,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一是对症下药“找路子”,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多次深入各村对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现状、营业收入、村情民意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摸清家底、把准症结。研究制定《玉树市村集体经济五年发展规划》《玉树市村集体经济13类基础统计表》,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资源禀赋、优势条件等进行动态调研摸底,全面建立村集体经济基础数据库,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有效信息参考和数据支撑。二是规范财务“安民心”,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玉树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专业会计事务所,对全市62个村的村级财务进行精细化、透明化、规范化管理,有效防范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财务风险点。同时,加大村级 “财务公开”,确保财务规范、过程透明,真正实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三是督导审查“强引领”,构建“乡镇初审、多部门联审联查”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审查验收机制,全面公开项目运行、管理、使用、收益等情况,积极主动接受农牧民群众监督。同时,严格贯彻落实《玉树市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确保村集体经济良性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
聚焦“发展力”,因村施策,提质增效。一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市62个行政村结合实际,走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子,形成“各具特色、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如玉树市扎西大同村,充分利用城中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年收益突破5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更是达到1亿元以上。二是走深走实发展道路,自2019年起,累计选定22个村为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严把项目评审、督查督导、检查验收三个关口,22个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项目推进有力、收效显著,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辐射全局的作用。三是开拓创新探索经验,积极引导各村走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子,形成独具玉树市地区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并通过组织观摩交流、在线上平台推送经验做法等方式,强化宣传推广力度,最大程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市乃至全州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一个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路径。四是多措并举组织培训,依托北京市密云区对口帮扶渠道、省州培训渠道和州市级基层干部学院等平台资源,对全市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农牧民党员、村级后备干部、致富能手等群体进行全覆盖式教育培训,通过交流探讨、实地观摩等方式学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思路、好做法,切实提升自身本领,拓宽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