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巴塘草原草色渐黄,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如散落的云朵在金色绒毯上流动。
作为长江源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的“长江第一市”,玉树市在扛起三江源生态保护重任的同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路径,通过创新“生态+复合产业”模式,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价值,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持续转化。
发展高原特色产业,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
在巴塘乡的有机牧场里,牧民扎西自豪地说:“我们的牦牛喝三江源泉水、吃天然牧草,产出的草膘肉和奶都是最纯净的生态产品。”在这里,农牧业不仅是传统产业,更是连接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纽带。
近年来,玉树市明确“高端、有机、品牌”的生态农牧业发展定位,通过“草原保护+合作社+牧户”机制整合分散牧户,实现草原生态管护、标准化养殖与产品销售的统一推进。一方面,合作社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制度,确保草场生态得到恢复;另一方面,借助集中屠宰、精深加工与品牌化运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牧民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获得稳定收益。
“以前自家牦牛只能就近卖,价格得不到保障,加入合作社后,不仅有养殖技术指导,产品还能卖到全国,年收入翻了一番。”扎西的话道出了许多牧民的心声。
玉树市被称为“中国牦牛之都”“中国虫草之乡”。目前,玉树市已培育3个有机品牌,其中两家企业的10类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玉树牦牛更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以牦牛、藏羊、高原杂粮、青稞等为核心的特色产业,正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
产业升级也为玉树市带来了亮眼成绩:2018年入选农业农村部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2025年数据显示,玉树市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生态产业占比逐年提升,各类牲畜存栏稳定在32.5万头(只、匹)左右,牦牛、藏羊等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60%,实现“保护草原、发展产业、富裕牧民”三方共赢。
玉树市拥有隆宝国际湿地、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同时,康巴文化以及嘉那嘛呢石经城、文成公主庙等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也为玉树市的旅游发展增添了浓厚的人文底蕴。
以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首选区为目标,玉树市以“生态+文旅”为抓手,推动全域生态旅游发展,将三江源自然生态体验游与康巴人文历史探秘游、野生动物生态摄影游、自然探索科考研学游相结合。同时,玉树市打造唐蕃古道街区和康巴风情街区,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生态马帮”特色项目、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与水源保护,开发民族特色手工产品、探索结拉村“村企共建”乡村振兴新模式、发展益曲卡乡村民宿经济等,让游客深度体验牧民生活与游牧文化。
在资源整合方面,玉树市建成康养中心,将长江漂流纪念碑、村级文化展馆、古树、古塔、瀑布等资源融入乡村旅游。同时,借助玉树赛马会、高原漂流等特色活动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其中,每年的玉树赛马节、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全国游客沉浸式感受藏族文化活力,也为牧民提供了展示传统文化、增加收入的平台。
生态旅游已成为玉树市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2025年1月至8月,玉树市累计接待游客140.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1亿元,实现了“以生态旅游支撑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提升旅游品质”的良性循环。
立足区域特色,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同推进
在“两山”转化的探索中,玉树市结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和产业基础,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转化路径,为生态敏感脆弱的地区提供可借鉴的“两山”转化模式经验。
“保护区+社区合作”的隆宝模式是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推进的典型代表。居民担任生态管护员,负责环境巡查监测、垃圾清理、开展宣传等工作,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还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同时,保护区通过生态补偿、旅游收益分红来反哺社区发展,依托“生态+”特色党建与当地政府合作,将代青村、措桑村设为社区共管试点村,签订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共管协议与牧户管护协议,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与生态公益巡护队,形成共管合力。
“湿地保护+文体旅融合+人居环境改善”的巴塘河湿地生态旅游模式,则借水生金。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为根本,建设多个功能区,维持原有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与自然风光,恢复草场退化区域,保护城区河道及巴塘河下游流域河流湿地与生态系统。如今,湿地水体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游客可漫步木栈道赏景,到科普教育基地学湿地知识,体验温泉康养旅游。
此外,甘达村、相古村、结拉村等村庄也积极创新,成立旅游合作社,整合村民闲置房屋打造特色民宿与农家乐,推出乡村体验游、生态采摘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欣赏高原乡村美景的同时,参与挤牛奶、制作糌粑、骑马等民俗活动,感受乡村生活乐趣。
未来,玉树市将厚植生态安全本底,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让“两山”转化成果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更多“玉树方案”。

生态牧场的牦牛群。

“生态马帮”接待远道而来的游客。玉树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通讯员投稿
手机版
| 生态频道






